陳育村講當年的創作思路記者彭年 攝
  楚祖雕像記者彭年 攝
  鬻(yù)熊,商末楚族首領,史稱楚祖。在東湖磨山楚才園,有尊《楚祖鬻熊》雕塑:一個7米高的巨大頭顱佇立於密林之中,造型簡練、色澤深沉,散髮神秘氣息。《楚祖鬻熊》建造於1994年,為國內唯一表現鬻熊的公共雕塑。
  近日,記者採訪了《楚祖鬻熊》的設計者陳育村。
  檔案
  名稱:楚祖鬻熊
  設計時間:1993年底
  完成時間:1994年底
  作者:陳育村
  “四條漢子”承接楚才園創作
  陳育村今年63歲,為湖北省美術院雕塑家。“這是我最滿意的作品之一。”談起當年的創作,他頗為自豪。
  陳育村回憶,上世紀80年代末,他與同為青年雕塑家的項金國、傅中望、孫紹群志同道合,人稱“四條漢子”。1993年,他們受相關部門委托,承接了東湖楚才園雕塑的設計工作。
  “四條漢子”分工協作,在1年時間里,完成了楚才園多座雕塑的設計。陳育村稱,當時他接到設計《楚祖鬻熊》的任務,並獨立完成。
  做成林中的一坨老樹根
  人物雕塑多以全身像或胸像形式居多,《楚祖鬻熊》為何只取頭�
  “我想把人物做成林中的一坨老樹根。”陳育村說,當年他實地考察時發現,現雕塑所在地樹木高大茂盛,如同原始叢林。於是,他產生聯想:如老樹根般的巨大頭顱與叢林共生,深深植根於大地之中。“它應該是一座能與自然空間對話的雕塑。”
  鬻熊距今年代久遠,無圖像資料可查,其形象設定成了難題。陳育村查閱了大量資料,認為鬻熊是位智者,形象應體現睿智感,人物造型應更原始化。鬻熊不僅是歷史人物,還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。
  裝飾元素取自楚國青銅器
  “藝術貴在有個性、有思想”,陳育村說,在創作時他主動尋求突破,跳出傳統寫實的方式,賦予《楚祖鬻熊》更多個性和時代特征。
  總體設計基調確立之後,經過10多次修改,雕塑最終定稿。為表現人物特有的氣質,陳育村從楚國青銅器吸取可借鑒元素,藝術地融入人物造型之中,形體線條簡潔概括,體現靈動的節奏之美,凸顯楚地特有的巫文化特質。
  作品中,鬍鬚與長髮表現人物的原始狀態,並產生樹根的聯想。鬻熊額頭上的“天眼”象徵智慧。臺階與石級的設置,讓雕塑可攀可依,與觀眾產生互動關係。
  局部失真留下遺憾
  雖然陳育村對《楚祖鬻熊》的設計非常滿意,但他對最終作品卻心存遺憾。出於節省經費的考慮,在陳育村完成設計小樣稿後,項目執行方將後續放大、成形交由工匠完成,造成了最終放大成型作品局部失真。
  “現在的雕塑線條偏軟,不夠硬朗、有力,整體外形也不夠飽滿。”他表示,如果回到20年前,他一定會親自完成放大工作。
  “《楚祖鬻熊》是一尊環境雕塑,與所處環境相適合,符合歷史與文化背景,是一個成功的雕塑個案。”陳育村指出,創造能被歷史流傳的優秀雕塑是雕塑家的責任,“雕塑是城市的臉面。現在,強行介入、粗製濫造的城市雕塑越來越多。我們需要更多有個性的雕塑,能體現時代精神的雕塑。”
  還有哪些承載了武漢人記憶的文化標誌,歡迎讀者提供線索。
  (互動方式:18071709671,631499954@qq.com)  (原標題:“巨大頭顱”體現楚地巫文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x69pxta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